手机电影给了许多热爱电影的人追求梦想的机会。(新华社/法新)
“以后年轻人想拍电影不用像我们走得那么艰辛,也许只用几天时间拍一部手机电影传播出去,有才华的人就会被发掘出来。”知名香港导演陈果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西安首届手机电影盛典上意味深长地说:“手机电影给了许多热爱电影的人追求梦想的机会。”
事实上,陈果的话并非仅仅是艺术家的美好愿景,伴随手机电影的兴起与推广,充满另类风情的、几乎零成本的电影很可能会成为草根阶级的崛起之作。以至于,人们不禁要问:“人人拍电影”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全球电影的下一个机会
在中国西安首届手机电影盛典上,180多部手机电影重磅登场,而电影界一大批知名导演、明星也同时亮相,导演协会会长黄建新更是发布了中国手机电影节的《西安宣言》。按照宣言规定,但凡为手机载体而制作,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电影作品,均定义为手机电影。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无疑标志着传统电影业已正式接纳了手机电影这一颠覆者,并乐于参与其中。
据悉,本次手机电影节共征集了300余部手机电影,其中业余电影爱好者的作品不在少数。而由贾樟柯、王小帅等八位新锐导演一起拍摄于去年5月的《聚焦这一刻》则早已被视为中国手机电影的发轫之作。
有趣的是,西安手机电影节举办的前几天,法国也举办了一个规模不算很大的手机电影节。在巴黎的蓬皮杜中心,总共有80部作品在此展映。按照《新闻周刊》的说法,法国人总觉得自己最前卫,尤其是在电影方面。从一百多年前的卢米埃尔兄弟到半个世纪前的“新浪潮”电影,法国始终是一个不断探索“第七艺术”美学疆界的地方。近年来,法国在好莱坞电影的轰炸下有些喘不过气,正等待“新浪潮”的到来。也许,手机电影就是个机会。
25年以来一直支持独立制片商的圣丹斯协会(Sundance Institute)也在不久前宣布,该协会正在与GSM协会联手打造“圣丹斯电影节:全球短片电影计划”。GSM协会首席营销官Bill Gajda表示:“手机作为第四种荧屏媒介已经逐渐改变着人们受教育和娱乐的方式。我们计划让媒介以前所未有的覆盖面向全球观众展示电影短片魅力。”
手机电影的草根面孔
那么,让名导演扎堆掘金、业余爱好者蠢蠢欲动的手机电影究竟会讲述一些怎样的故事?
在西安电影节上获“手机创意大奖”的《第三界》讲的是一个关于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会怎样的故事;获“最佳导演奖”的《黑白》表现了女警察冒充来自香港的贩毒女与内地毒品集团进行交易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事情;同获“最佳导演奖”的《钢丝》讲的是相声迷的故事——作为“钢丝”(郭德纲的“粉丝”)的主人公,从听郭德纲的相声中找回了听相声的乐趣,为了进德云社听郭德纲说相声,主人公费尽心思地找票。
巴黎装饰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卡罗琳·德里欧特拉兹拍摄的手机电影《与我通话》刚好是一部与手机有关的作品,故事讲的是现代的约会方式与情人之间的关系;31岁的罗穆阿德·伯农拍摄的手机电影就完全是另一种类型了,他的影片节奏快,织体严密,呈现了一个酷似巴黎的无名大都市里的日常生活;巴黎第八大学的美术系学生玛格丽特·兰兹在她的手机电影《珍珠》里用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现了一幅世界名画的另一面。
波士顿大学与阿姆普德(Amp’d)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办了一个新课程,由知名导演简·伊格莱森负责授课,学生们将制作出一系列短片,最后由该移动公司将其发送给手机用户。即将毕业的电视制作专业大学生克里斯·米勒说:“必须让这些电影的制作风格更适合小屏幕播放,它不像你喜欢的连续剧《人人都爱雷蒙德》那样,它没有你期待的那样清晰,但它更自然。底线就是如果那是一个好故事,观者会被深深打动,那么它是什么形式就无关紧要了,人人拍电影真不是件难事儿。”
发展瓶颈是技术
“尽管娱乐性挺强,但显然这些作品离成熟还有相当的距离。”法国电影节“影像论坛”的总监劳伦斯·赫兹伯格说:“这是一个‘电影拍摄与传播的民主化进程’。”
目前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突破四亿,手机从一种传统的通话工具逐渐演变成为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只要拥有一部具备摄像功能的手机和一台装有剪辑软件的电脑,一个非专业人士就有可能拍电影,成本也不过几千块钱。
中博传媒董事长陈伟明曾是传统电影的制片、导演,近两年转投手机电影产业。在陈伟明看来,手机电影目前的市场实践主要是通过网上下载、在线点播以及网吧院线来运行,其盈利模式还包括汽车广告等。网吧院线每部短片点击一次收费一元,每部影片一个月可收入二三万元,一些影片半个月就能收回成本。中博在某门户网站上开辟的专门频道,短片上线不到三个月,就有了平均每部280万次的点击量。“手机电影现在刚刚起航,我们希望今后它可以像短信一样方便,也像短信一样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润。不过,中国手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