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网目调丝印墨层厚度控制的原理及技巧

  • 发布日期:2007-01-10 浏览次数896
在网目调丝网印刷中,墨层厚度的控制相当重要。平版和凸版印刷品上的墨层厚度只有几微米,凹版印刷也不过12~15μm,而丝网印刷的墨层厚度一般为20μm,特殊的厚膜印刷可以达到100μm,最薄墨层为6μm。由此可见,丝网印刷的墨层不仅厚,且可调范围广,因此,如何控制印刷品的墨层厚度,已成为丝网印刷界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透墨量的理论分析入手,寻求控制印品墨层厚度的具体方案,并通过印刷测试,为获取与墨层厚度相匹配的丝网目数提供依据。

  透墨量的理论分析

  1.透墨量

  透墨量是指丝网单位面积内油墨透过网孔的总量,通常用cm3/m2度量。透墨量是丝网印刷中严格控制的主要参数之一,是决定印品墨层厚度的关键因素,也是选择丝网目数的依据。按照透墨量内涵的不同,可将透墨量分为两种,即理论透墨量和实际透墨量。

  (1) 理论透墨量
     
  理论透墨量是指由丝网技术参数所决定的单位面积内透过丝网网孔油墨的总量。丝网的技术参数一般包括丝网的目数、丝网丝径、丝网开口、丝网开口率及丝网的厚度等。一旦丝网的技术参数确定后,丝网的理论透墨量即是一个定值。
     
  (2) 实际透墨量
     
  影响透墨量的因素比较多,除了丝网技术参数外,其他因素也会对透墨量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通常把印刷中在一定印刷条件下所获得的透墨量称为实际透墨量。而一定印刷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刮板角度与刮板硬度。刮板角度越小,透墨量越大,反之,则透墨量越小;刮板硬度越大,透墨量越小,反之,则透墨量越大。
     
  ②油墨黏度。油墨黏度越大,透墨量越小,反之,则透墨量越大。
     
  ③承印材料。承印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越大,油墨吸收性越好,透墨量越大,反之,则透墨量越小。
     
  ④印刷速度。印刷速度越高,透墨量越小,反之,则透墨量越大。
     
  ⑤印刷环境。印刷环境温度越高,透墨量越大,反之,则透墨量越小。
     
  由此可见,印刷条件的变化对透墨量有较大影响,保持印刷条件的稳定性对透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
     
  2.理论透墨量的计算
     
  由于理论透墨量是由丝网的技术参数决定的,所以理论透墨量是丝网技术参数的函数,即:

  Thv=f(L,M0,d,δ)   (1)
     
  其中:Thv-理论透墨量(cm3/m2)、L-丝网目数(目/厘米)、M0-丝网开口(cm)、
δ-丝网厚度(cm)、d-丝径(cm)
     
  可以得到理论透墨量的计算公式,即:Thv=M02×L2×δ×10000    (2)
     
  在实际工作中,当确定了丝网技术参数后,便可方便地计算出其理论透墨量。
3.理论透墨量与丝网目数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丝网目数是决定理论透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能找出丝网目数与理论透墨量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基本确定理论透墨量的大致范围。为此,我们特对瑞士Thal丝网公司提供的聚酯丝网的技术资料进行了分析,找出不同丝网目数(5~495目/英寸)所对应的理论透墨量,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并绘制出其关系曲线。分析这一曲线,可发现以下规律。
     
  (1) 随着丝网目数的增加,其理论透墨量相应减小。
     
  (2) 当丝网目数为低目数(5~30目/英寸)时,即在曲线的AB段,随着丝网目数的增加,理论透墨量急剧下降,其理论透墨量从1216cm3/m2下降到224m3/m2,说明丝网目数对理论透墨量的影响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丝网目数时应特别慎重。
     
  (3) 当丝网目数为中低目数(30~130目/英寸)时,即在曲线的BC段,随丝网目数的增加,理论透墨量相应下降,理论透墨量从224m3/m2下降到45m3/m2,说明丝网目数对理论透墨量的影响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