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关于彩报用色的几个问题

  • 发布日期:2007-01-10 浏览次数326

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迅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报纸数量雨后春笋般增多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五彩缤纷的彩色报纸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读图时代,彩报以其艳丽的色彩、清晰的图片和新颖的内容,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然而,由于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必然和读者审美的要求,彩报普及的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匆匆出笼的彩报并非都尽如人意。许多报纸虽然运用了色彩手段,却不一定能达到办报者所期望的客观效果,不少彩报存在色彩运用上的种种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四个方面:


一、色彩单一,缺少对比


报纸没有充分利用色彩来感染读者,用色存在概念化和简单化,红就是红,黄就是黄,蓝就是蓝,报纸从业者对色彩缺乏理性认识,这就难怪用色不专业了。所以在标色时不能在同一色彩中追求千变万化,也不善于使色彩混合产生丰富的感觉,体现不出色彩的微妙变化,无法达到色彩的丰富性,更没有色彩对比所产生的艳丽、醒目、节奏和韵律之美。


二、不分主次,没有调子


色彩运用讲究对比统一,即在比中求统一,在统一中又有对比。有些彩报为了追求色彩的对比和丰富性,盲目使用色彩,没有任何禁忌,致使一个版面上用色过多过滥,造成杂乱无章的视觉效果,形不成统一的基调,没有统领整版的主流色彩和色彩倾向。


三、纯度过高,缺少层次


标色过于简单,只会用纯度高的饱和色和屏幕上的直接色,即原色,不会用混合色(间色)、复色和补色。色彩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造成不同的色彩效果和感觉,用色过于单纯和饱和,必然缺少层次感,还给人以“扎眼”和不舒服的感觉,从而达不到以色彩传达美的视觉效果的目的。


四、用色不当,色不表意


彩报的色彩主要运用在几个方面,即彩色照片、标题、花边图案和网纹。除了彩色照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标题色的运用,标题醒目是办报人的共同追求,只有运用了恰当的字号、字型和色彩,才能使标题醒目。标题用色要考虑内容和感情色彩,否则势必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如某报《放心肉稽查执法队“太黑”》一题,“黑” 字为大红色,其余为黑色,这样就把色彩用反了。如果“黑”字用黑色来强化,更能体现文章。某报一则标题是《红色星球——火星》,全部用红色,这样用色非常恰当,符合文意,强化了文章的主题。再如《阳光花卉如何越冬》一题,用的是深绿色,其色彩符合绿色植物的颜色,让人感觉用色非常准确和自然。


造成目前彩报用色问题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编辑和电脑操作者缺少专业的色彩知识,其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具有色彩学专业知识的美术编辑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出版环节存在美编与岗位需要之间的脱节现象;三是从业者对色彩手段认识和重视不够,认为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标上色彩,就是彩报了,即使用色不当,也不会被认定为差错。这就难免造成报纸的一般化和色彩的低俗化。


如何运用色彩为报纸服务,是当前摆在报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业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色彩专业知识,而美术编辑便可发挥更好的作用,可以用美编的专业知识武装及培训电脑操作人员和组版编辑。也就是说,在彩报出版过程中,美编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方面曾获得全国彩报评比第二名的《郑州晚报》就是一例。


彩报用色,即印刷色彩通常为四色:红、黄、蓝、黑,也就是三原色加黑色。三原色混合可产生间色(两色混合)、复色(三色混合),加上黑色混合,可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一种色彩单独使用是一种效果,同其他色彩并置在一起使用又是一种效果,这叫做色彩的对比效应。对比可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四种,色彩的环境不同,视觉效果就不同。色彩还有同种色与对比色之分,冷色与暖色之分,深色与浅色之分等等。作为彩报从业者,要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并成功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只有这样,所出的彩报才能真正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色彩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标题上做文章


标题是彩报的亮点,是彩报重要的标色区域。黑色的内文和彩色图片之间,要靠一定的具有色彩感觉的标题来穿插和联系,组成统一和谐的整体版面。色彩具有导读的功能,标题色彩突出,对比强烈,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就强,文章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无论版面色彩多么丰富,黑色是基础,黑色是版面稳定的重要因素。彩色图片可变性差,往往为了显示真实性而不能随意改变其色彩,这样标题字色彩就应该灵活多变,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果。具体运用中,有时一个标题可分成几部分用色,其原则是突出主要词语,强调主题而弱化副题。黑色是彩报最基本的色彩之一,有的人认为黑色不是色彩,其实在我国统一绘画中很早就讲究墨分五彩,黑色浓淡变化无穷,黑色标题字庄重醒目,加上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