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中国如何影响全球的大幅面喷墨印刷制造业

  • 发布日期:2007-01-16 浏览次数599

拥有13亿人口,在过去16年中经济呈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不得不引起世人的注意。早在2004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石油消耗国,并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就购买力而言,中国也已跃居世界第二。在此,我们将探讨中国对全球大幅面喷墨印刷制造业的影响。

    据统计,中国拥有1100万块广告牌,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包括美国(仅40万)。随着固定广告和移动广告图像业务需求的增加,中国将形成全球最大的户外广告产业,中国的广告收入大约占中国经济总收入的17%,而许多西方国家却只有5%~7%。中国拥有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大的户外广告产业,经济增长速度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甚至美国都快,那么中国将如何影响全球的喷墨印刷制造业呢?

    预计,在中国的图像制造领域中,数字印刷的使用率将有明显提高。由于中国的图像丝网印刷和平版印刷的发展较许多其他国家要晚,因而,中国的大幅面图像印刷市场基本都采用喷墨印刷。据最新调查显示,大约54%采用喷墨印刷,45%采用丝网印刷,只有1%采用数字印刷。而西方国家一般只有16%~17%采用喷墨印刷,小部分大幅面图像采用丝网印刷、胶印,但大部分还是采用数字印刷。

    中国的大幅面溶剂型喷墨打印机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而且使用频率也相当高,为24:7。中国已经发展成为这个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大幅面市场。

    中国大幅面喷墨打印机制造业的崛起

    现在,在中国的大幅面打印机中,大幅面溶剂型喷墨打印机大约占了25%。在过去4年中,许多国内制造企业不断扩大本土市场,西方制造商如Nur、 Scitex Vision和VUTEK也已成为其市场的一部分。水基油墨的推崇者如HPEpson等也以其特有的喷墨头与其他制造商竞争中国市场。

    早先中国的溶剂型喷墨打印机是基于Xaar喷墨头技术制作的(如XJ128、XJ500和XJ126等),但现在许多其他的喷墨头厂家在中国也倍受宠爱,如KonicaRicoh等。

    随着新设备开始不断充斥中国市场,不可避免的价格战也影响了制造商和用户的利益。从2002年1月份开始的18个月中,喷墨设备的价格已经下降了一半,而且新设备也开始冲击市场,其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国内市场利润的侵蚀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商转向出口。

    2002年,一些中国大幅面喷墨打印机制造商开始了出口业务,如飞扬、雅色兰和润江等都将一些设备出口到了国外。在后来的几年中,这个趋势越加明显,在 SGIA2003上至少有来自中国的8个喷墨打印机制造商参展。但是后来却有所减少,I S A 2 0 0 4和DRUPA2004上中国参展商却比以往少。难道中国企业的出口策略是错误的吗?当然不是,事实比这复杂得多,许多因素影响了中国数字印刷工业的发展。

    第一,中国企业意识到了发展国际业务并不简单,它是一个代价非常高的漫长过程。首先,参加国际性的展览会需要很大的花费,而大多数中国制造商还尚未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许多企业没有找到正确的国外分销商,没有培养好的外文技术人员,更没有建设有效的外文服务网络。另外,资金周转也是一个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至少有20家企业使用相似的喷墨头技术。2003年初的SARS传染病更导致了整个中国市场的不景气,制造商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开发全球市场。

    第二,当时的国外分销商为了增加服务质量和利润而提高了打印机的价格,然而,以色列和美国却不断推出新品,并不断降低销售价格,导致中国设备的价格地位不如以往诱人了。但是,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西方市场对中国设备缺乏信心,忽视对中国设备的操作和保养等细节,买家的观念还有待加强。

    新的中国出口策略

    在出口市场失意以后,大多数中国制造商都被迫开始重新设定市场战略。幸运的是,中国的再次定位与欧洲、美国和日本十分相似,他们也正在与一些国家的制造商建立联系和合作,如中国和韩国。在过去两年中,中国与国外许多企业都保持着非常紧密、高频的联系。

    在2 0 0 4 年国际展会上,包括I S A 、S G I A 、DRUPA和Photokina,许多西方制造商都开始为中国产设备粘贴上自己的商标,以提升中国产设备的价值,如DuPont喷墨印刷机(润江)、 Tiara(雅色兰)、RasterPrint(润江)、Gerber(泰威)、Redhill(雅色兰)、Ninja(雅色兰)、和Matan(泰威)等。而且,赛天使和中国胶印机制造商北人集团也建立了合作关系,赛天使的NUR系列也部分在上海某公司生产了。毫无疑问,在今后的几年中,将有更多的全球知名公司与中国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可以说,这是一个能令中西方公司互惠互利的市场革命。第一,西方公司利用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