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电致发光线

  • 发布日期:2007-02-09 浏览次数664

  郑岩

上海科炎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电致发光线是以电致发光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节能发光显示器件,它外型类似电话线,其又称为:柔性霓虹线、发光线、冷光线等。电致发光线的出现,扩大了粉末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领域,推动了电致发光技术的继续发展。电致发光线一般连续长度:100米,直径:1-5毫米,形状:圆线/方线等,使用条件:AC110V/220V,DC3-24V,使用寿命:3000-5000小时,功耗:0.4W/m,亮度:10-100Cd/m2,工作频率:1000-4000HZ,发光颜色:全色彩.电致发光线发光均匀细腻,色彩亮丽,颜色丰富。电致发光线具备节能、环保、安全特点。可以大量节约我国的电力能源;该产品使用与废弃时均不会产生任何环境污染,尤其可以有效防止大城市中极为严重的光污染。电致发光线具备柔软、可折叠弯曲,随意打结、裁减、拼接等特点,而不会影响发光性能。

关键词:电致发光,

前言

    以电能驱动工作的线性发光显示器件,目前已经大量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与生产当中。现阶段线性发光显示器件主要由连续线性发光与点阵组合线性发光两类方式实现。由玻璃管制成的霓虹灯、冷阴极灯以及塑料光纤均是连续性发光器件的典型代表,其特点为:亮度高、色彩丰富、耗电大、一次成型;点阵组合线性发光器件主要为玻璃氖泡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其按一定方向间隔排列,组合成线状发光器件,其特点为:模拟连续发光、寿命较长,线径较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以粉末电致发光为基础的新型节能发光显示器件即电致发光线(EL wire),它外型类似电话线,该类器件以独特的性能迅速进入发光产品市场,其商品名又称为:柔性霓虹线、发光线、冷光线等。

粉末电致发光(EL)技术研究始发于三十年,六十年代其进入研究鼎盛时期,初始目的为开发出超薄显示器件或电视[1][2]。八十年代中期EL发光器件在国内外高科技电子产品中开始逐步推广应用,如用于液晶背照明、飞机与汽车仪表等[3]。我国于60年代以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为主体,正式确立对此项工作开始系统研究及开发,现阶段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变化均在此基础上进行[4]。九十年代中期我国EL器件逐步开始进入民用领域,同时与其相关配套电子驱动部分也迅猛发展,目前生产与市场均已十分成熟。粉末电致发光器件技术目前主体分为:EL玻璃屏、EL搪瓷屏、EL塑料屏、EL线性器件,前三者均为平板式发光器件。

九十年代中期美国、以色列率先成功开发,并在国际市场推广应用电致发光线性器件。我国科研单位同期开始进行研制工作,2001年国家科技部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正式立项开始支持该类产品产业化进程(长春科润公司)。现阶段我国历经7年的研制,4年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其生产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在上海、广东等地区初步形成一批掌握核心生产技术的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已达到500万米/年。

电致发光线的出现,扩大了粉末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领域,推动了电致发光技术的继续发展。

 

一、         工作原理

 

1、  发光原理:

    电致发光线发光原理与粉末电致发光器件基本相同,其发光核心为电致发光材料,该材料以Ⅱ-Ⅵ族发光材料为主体,发光中心是通过电场提供的能量实现复合发光,发光材料是由5-30微米粉末微晶颗粒组成,微晶颗粒内部存在着大量发光线对,其在均匀分布的高场作用下产生发光。

2、  器件结构:

        电致发光线性器件结构与电致发光屏(片)结构有所不同,但类似发光平行极电容器是相同的。

EL线器件结构为

金属芯: 使用可以导电的金属线或管为材料

介质层: 使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

发光层: 使用以ZnS:Cu为主体的发光材料

表面电极:使用ITO与金属引线

塑料保护层:使用透明塑料形成发光芯线

彩色塑料保护层:通过添加颜(染)料实现全色彩发光

 

二、         发光特性

     

1、  发光颜色:

电致发光线发光颜色主要依赖于发光材料与彩色透明塑料套管的实现,目前成熟的EL发光材料颜色主要为绿色、蓝绿色、橙色、蓝色以及组合白色,其它颜色的实现主要通过使用荧光染料或颜料添加到塑料中完成的,理论上可以实现任何色彩的变换,包括白色发光的实现。由于其颜色在白天与夜晚具有统一性,所以其适合广泛用于广告与装饰中。

2、  发光亮度与寿命:

        决定电致发光线发光亮度因素较多,基本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