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条码打印与生活距离

  • 发布日期:2007-03-21 浏览次数450
对于条码打印,大家恐怕都不会太陌生。我们每天从超市里将食物、日常用品大包小包的提到收银台,收银员拿着个跟吹风机差不多大小和形状的家伙对着物品包装袋一扫,只听见“嘀”的一声,价格就出现在电脑中。提高了过去通过手工核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从效率、风险、成本等多方面改善了现代商业环境。这就是条码打印机在商场、超市领域的应用。

     条码打印 如影随形
    在如今的商贸行业,如服装、电器等百货,凡是有时限或保存期的商品都涉及到它的相关记录,如名称、型号/系列、出厂日期、积压期限等。不同的商品又可能被分配到不同的仓库,由不同的人员管理,要想进行统一、适时的销售规划,必须通过条码打印机在商品的身上打下“印记”,才能在电脑中方便查询、调用。可以说条码将是社会所有商品的身份证。
   
    不仅如此,以往将成本焦点归结于生产流程的工业制造领域也逐渐意识到物流信息化对总体成本的影响。据统计,我国物流费用大约占商品进销差价的70%,从帐面上就可以看出物流成本占了商品总价的40%。那么,要从物流这一环节降低成本,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即成为迫在眉睫的事,而这一举动,意味着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识别、查询等工作,均是离不开条码打印机的。
   
    可见条码打印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商贸、生产、流通、公用设施等各大行业,这是毋庸置疑的。而问题在于,条码打印是否会像普通的打印机一样,随着需求的扩展,逐渐渗透到我们寻常消费者的领域?还是让我们先看看它的技术原理是怎么回事,再来判断它是否有可能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吧。

条码打印的起源与相关技术
   
    在1949年,美国工程师伍德兰德根据不同线条的宽度得到不同的识别结果的原理发明了条码打印技术,并于1952年申请专利。
   
    简单的说,条码打印技术主要包括了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器、标签字等几个部件。该技术是由一组宽窄不等、黑白相间的平行线条按特定格式与间距组合起来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达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目的。具体的识别流程是:从扫描器的光发射器中发出光束照在条码上时,光电检测器根据光束从条形码上反射回来的光强度作为回应,当扫描光点扫到白纸面上或处于两条黑线之间的空白处时,反射光强,检测器输出一个大电流;当扫描至黑线条中时,反射光弱,检测器输出小电流,并根据黑线宽度作出时间长短不同的响应,随着条形码明暗的变化转变为大小不同的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后输送到译码器中去。通过译码器将信号翻译成数据,进行局部的检验和显示,并送往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我们知道计算机是采用二进制计算方式,所以我们条码中宽的黑色线条被编译为1,细的黑色线条被编译为0,再通过逻辑转换为0至9的数字或数组。
   
    基于这种反射光识别的原理,我们还可以对条码打印技术的优劣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译码器是对反射光电流的强弱来进行0和1的识别,那么对打印油墨的颜色达配、着色密度是否均匀以及色彩饱和度等因素有着较高的要求。另外,油墨的偏色问题也是条码打印中值得注意的。
   
    其次是对应承物的要求。应承物通常就是指条码的载体,比如包装袋、会员卡等。由于条码识读时,其扫描
光源是以45度角入射,而反射光采集角为15度,当反射光超过15度范围时,就无法收集到反射光信号,即相当于黑色效应。所以,为满足条码扫描这一特点,要求承印物具有良好的光散射特性,不能出现镜面反射。所以,纸的白质、不透明度和光泽度,对条码的识别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条码的打印质量,如是否清晰、是否平整都直接影响到编译器对它的识别。
   
    其实,当条码打印机刚刚诞生的时候,由于计算机技术尚未普及的限制和一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