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失去资本眷顾 并购将成新媒体相互取暖过冬出路

  • 发布日期:2009-02-09 浏览次数604
失去资本眷顾 并购将成新媒体相互取暖过冬出路—

  中国投资网(CHNVC.COM)讯新媒体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资本的影子,而资本市场在这一年来的风云变化也让新媒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08上半年新媒体仍受追捧,风投热中求稳

  分众传媒、航美传媒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给了新媒体广告公司无限的信心,同时也让新媒体成为风险投资商们关注的新热点。2008年伊始,各大新媒体成功融资的消息频频传来,尤其是之前一直备受资本市场宠爱的户外新媒体仍是获投的主要对象,一路保持高额、高速的融资态势。从中国户外媒体投资数据分析中我们就能发现,2008年上半年获得1000万美元以上投资的户外新媒体公司为数不少。2008年5月份之前已披露的投资事件就有9起,涉及投资金额达到了2.70亿美元,相对2006年的2.86亿美元和2007年的2.76亿美元,涉及金额增长之幅度非常惊人。

  但风投不是“疯投”,风投在向新媒体抛下橄榄枝的时候有着自己一套稳定的评估标准。只有那些团队执行力强,拥有优秀的商业模式的新媒体才能得到风投的青睐,这些新媒体要么拥有强大的业务背景,比如易传媒;要么项目具有稀缺性,如易取传媒的展架DM单页广告;要么市场潜力较大,亦或是产品具有互动性,比如拥有出租车媒体的触动传媒。

  下半年新媒体融资全线跳水,“宠儿”身份难保

  按照上半年的趋势,本是投资高潮年的2008年却从下半年开始峰回路转。金融风暴影响下自身难保的风投不约而同地提高了投资的门槛,放缓了投资的速度,逐渐把目光从“烧钱”的新媒体面前转开。从近期新媒体获得的风投来看,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变得日益萎缩。2008年第三季度整个传媒行业融资只有450万美元,相比2008年前五个月新媒体融资的2.70亿美元呈现全线“跳水”。世通华纳集团总裁助理、全国营销总经理孔国发表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新媒体市场的影响》报告中就表示,中国户外新媒体市场资本融资情况在最近几年的变化,从2004年的4900万美元到2007年达到巅峰2.1亿美元,逐步上升膨胀,而到2008年有一个回落趋势,截至到10月是1.53亿。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新媒体不仅得不到资本的注入,还加大了利润回报的要求,“并购”将成为新媒体相互依存取暖过冬出路。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很多投资商自身难保,资金链紧缺或断裂,必然无法再顾及本就有“烧钱”之名的新媒体的生存。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民间资本也急剧缩水,开始储备“过冬”,这也使得中国市场整体资金供应量大幅减少,新媒体领域资金链的断裂也成为可预见的事实。

  资本市场上失宠的新媒体2009年将迎来“并购风”

  通常情况下,资本宠儿“新媒体”融资后首先会加速资源的获取或整合,拓展在全国的市场分布,通过“圈地”扩大自身的规模化运营,而“圈地”需要大量资本的维系,新媒体往往在几个月时间内就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融资或者通过上市完成融资。

  但是在风投资金进入蛰伏期且风投普遍“节衣缩食”的节骨眼上,融资的希望极其渺茫,靠资本养活的新媒体此时命运难测。对于少数已经占据市场龙头地位的新媒体公司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借此契机兼并一些资源较好或模式较新的小公司来发展壮大。

  而对于那些没有形成规模的新媒体公司而言,缺少了资本血液将会举步维艰,要么选择死亡,要么选择被并购。在接受广告业生态调查课题组成员访谈时,北京盛世长城广告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刘先生提到,并购是广告公司之间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对行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他认为,中国的小型广告公司有数万家,他们之间的竞争往往围绕价格,很多工作被省略了,偷工减料对广告行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大鱼吃小鱼”现象将助推新媒体领域的“并购风”于2009年达到鼎盛时期。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