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公交广告收益该让乘客“分享”

  • 发布日期:2008-09-04 浏览次数1139
公交广告收益该让乘客“分享”—

      东莞公共汽车车身不做广告,这个“禁令”已经长达5年之久了。但是,这一“禁令”如今即将破除。而一年多达2000万元的广告利益将如何分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很多市民的出行离不开公交车。对于公交广告,市民和乘客们并不陌生。随着城市规模向郊区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人将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公交广告。这些形形色色的广告宣传对乘客重复进行着视听轰炸。

      就拿公交车身广告来说,具有流动性大、广告存在时间长、覆盖面广、视觉冲击力强、多面体立体展示、阅读强制性的特点,算得上是市民接触最多的户外媒体。另外,公交移动电视的产生颠覆了以往传统媒介的接收方式,同样以“强制视听”的方式使人们接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此外,还有车内的座椅广告、套头广告等。但是很少有乘客意识到,自己其实就是那笔费用的贡献者之一。更让很多乘客长期忽视的是,自己该怎么从公交车广告收益中获利。

      据估计,东莞市的公交车身广告市场已经膨胀到2000万元。如果再加上车内的各种广告收益,应该是个天文数字。事实上,东莞还只是个中等城市,而在那些更大的城市,公交车广告市场想必要翻几番。

      公交车属于公共资源,城市公交的一切投入主体都是地方政府,公交广告就是这份投入产出的“附加值”。毫无疑问,这份“附加值”收入毫无例外应该归投资者所有。但作为最根本的“所有者”——乘客,完全有充分的理由从中“分一杯羹”。毕竟,公交车广告是做给乘客看的,是将乘客阅读率出售给广告商,那么,乘客理应得到像报纸读者一样低价购买报纸的利益回馈。

      一辆公交车一年的广告收入平摊到每人次的票价中可谓微不足道。那么,对于公交票价问题,显然不能指望从公交汽车派生的广告收益中求解。既然如此,这部分收益不妨由地方财政和人大监督,由公交公司“坐收坐支”,来额外购买更多、更好的公交车辆,以此提高公交的密度和舒适度,这样也算是让公众间接从公交广告费中获益了。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