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富士公司缩减影像业务 否认完全退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22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11
富士公司日前公布: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削减影像解决方案部门的员工5000人,并将数码相机的生产重心向中国转移。
   
    富士公司同时表示,在2006年度将看好信息及文件处理的增长前景,并将加大对新业务领域的研发和设备
投资,完成第二次创业。 

    2月10日富士公司公布,2005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富士公司实现
销售收入58.3亿美元,营业利润3.6亿美元,税前利润4亿美元,纯利润2.3亿 美元。其中,影像类产品因受传统胶卷市场萎缩影响,销售额同比下降5.2%,但因新款机型全球热卖,数码相机销售额同比上升5%。 

    传统影像到数码产品 

    对于富士而言,加快影像事业部门结构改造的压力已达到最高点,尤其在它的
竞争对手柯尼卡美能达在两个星期之前宣布将停止生产全部相机和胶卷, 把业务重点转向盈利的光学和医疗影像业务之后。
     
    在此之前,柯尼卡认为自己在传统胶卷市场有20%的份额,富士占35%,
柯达尽管已经缩减生产,仍然占据45%的市场份额。但是柯尼卡认为这个市场已 经偏离光明前景,整个市场在2005年就已经萎缩了20%。 

    “最好的方案是缩减彩色胶卷工厂,或者像对手那样退出市场。”J.P摩根的分析师Hisashi Moriyama认为。 

    富士否认了彻底退出的说法,尽管在富士2005年的产品销售中,胶卷仅占6%左右。根据计划,富士将在2006年对感光材料事业进行结构优化的改造, 具体
括停止部分生产线,在全球范围内削减从事该项业务的员工5000人,大幅减少研发投入,整合冲印网点。随之产生的费用将达到15亿美元。 

    随着数码相机变得更流行,传统胶片市场在过去的3-5年里迅速下降,这让全球数一数二的两个影像巨头柯达和富士都面临了转型之痛。 

    1998年后柯达在中国影像市场的业务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至今已占有了市场份额的70%以上,而富士、柯尼卡等
品牌的份额,合起来也不到 25%。这使得富士不得不另辟蹊径,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数码产品的推广。富士的数码关联产品的销售收入已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70%。 
而在数码相机领域,富士尽管介入早,却也遭受着本国竞争者
索尼、佳能等的狙击。富士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将数码相机的生产重心向中国转移。“从 某种程度上而言,在中国市场成功与否,决定了跨国公司在世界竞争中的胜负。”富士全球总裁兼CEO古森表示。 

    事情并非没有征兆,早在两个月之前,古森就曾经宣布,富士计划年产650万台数码相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