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一:标识有“业”吗?
当形形色色的行业协会正为所属行业充当“定盘星”的角色时,标识界的人士还在使出混身解数向人们解释“标识”与“招牌”的区别!无以立“业”的标识界,何时才能用自己的声音高唱“东方红”?
黑格观点:“立业”,对标识业者而言,决不是以简单的“正名”为目的,其实更应该是行业自醒、自律、自强的必然之举,而一个有凝聚力的行业协会的出现则肯定可以推动这一进程,促进行业人士提高自身,约束业内商业行为,提供业内交流平台,推动一个高素质和高度自觉的标识界从业群体的出现。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标识界“立业”自是水到渠成。
困惑二:未老先衰的标识业?
几乎是在一转眼间,中国的现代标识业已经走到了2005年,这个几年前还很难称其为一个行业的东西,目前正像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在标识业较发达的深圳,据估计,相关专业公司已经达到上百家。讨价还换价,明争暗斗……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曾经“大块”的蛋糕上已经被各路豪杰咬得几乎是无处下嘴了。在这场没有赢家的市场乱象之下,是否暗示着这个年轻行业的未老先衰?
黑格观点:正如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乱采滥伐一样,标识市场这个曾经的“新大陆”一样遭受到大大小小从业者的无序开发。蜂拥而至的各种公司和机构良莠不齐,各种视觉垃圾充斥市场。只有诚信、有序的行业竞争法则才能维持真正持续繁荣的市场,相信“大乱”必然带来“大治”,相信那些追求设计精神与服务品质的企业会最终赢得客户尊重,浴火而后永生!
困惑三:中国标识不会创新?
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相信每一个标识从业者也有着同样的信念。但是先天就打着舶来品记号的标识行业,要想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马上变成花样翻新的芭蕾舞高手谈何容易?先天技术上的不足尚可以“拿来”,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却象是一个梦魇让我们在无知觉中沉沦。
黑格观点:中国的设计者从来就不缺少创新,中国标识的创新之源在于设计,而相关设计人才的缺乏才是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喉中之“梗”。目前国内市场大部分标识的设计是由常规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师负责完成,大多数设计师连标识安装的现场都没去过,有甚者连标识安放的位置都不知道在哪,更何谈对当今标识材料的熟知和运用? “标识产品设计师”作为新的边缘职业,期待更多的设计人才投入热情。
困惑四:标准化还是个性化?市场等你下注。
托标准化之福,标识行业才可以走出过去招牌行业敲敲打打的手工作坊模式,得以给自己贴上了“工业化”的标签,在较低的成本下快速发展。然而也正是因为标准化带来的大量复制,让标识业这个本与设计业有直系血缘关系的“表兄弟”越来越毫无个性,平凡无奇。我们的客户已经不满意了!
黑格观点:必须明白一点的是,艺术性和设计精神并不是“上帝”所排斥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为设计精神找到了最好的载体!在市场细分的条件下,标识业者的目标分流是必然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年内深圳标识业会出现极具规模、工艺多样、技术精湛的航母式的标识公司,具备了同国外专业公司竞争的实力。而较小的标识公司将根据其自身定位,针对所在商圈的服务群,专注于特种标识或服务形设计制作,以其服务到位,定位准确、手工艺要求高、低产能为特色,而那些定位不清、毫无特色的公司终将遭到“洗牌”。
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如果丧失追求,也许将万劫不复!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只要能超越自己,我们将拥有无限!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只要能超越自己,我们将拥有无限!
详细内容请见〈中国标识〉2005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