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
“世界期刊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体现了国际期刊界对中国期刊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对富有潜力的中国期刊市场的浓厚兴趣,也有利于中国期刊业与国际同行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来促进自身的发展。”5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就中国期刊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介绍有关情况。
9468种 数量快速增长
“1970年,全国仅有21种期刊,1978年为930种,2007年4月底,全国期刊总数已经迅速增长到了9468种。”数字之间的鲜明对比,折射出我国期刊业的蓬勃发展。
增长的不仅仅是数量。期刊的品种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目前,期刊的种类已经涉及到多个学科、不同领域,极大地满足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阅读需要。
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期刊业自我发展的意识、自主经营的能力逐步增强,各种适应社会需求的期刊类型不断涌现,期刊的社会功能更加全面。不同类别期刊的运作模式日益成熟,公益性期刊事业和经营性期刊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同时,期刊业作为一项文化产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全国期刊年总印数28.5亿册,总印张134.7亿印张,定价总金额140亿元;期刊广告收入连续数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年广告收入已超过30多亿元;期刊业已经成为年产值超过170亿元的一个文化产业形态。同时,期刊业在促进我国文化积累和传播、促进国民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期刊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较强思想舆论引导能力、文化信息传播能力、社会资源聚合能力和文化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文化事业和产业形态。”李东东说。
整体质量上升 品种不断丰富
李东东认为,近年来,中国期刊业取得了快速、喜人的发展。并逐渐呈现出整体质量上升、品种不断丰富、品牌开始形成、数量增长平稳等主要发展特征。
国家对新闻出版业的总体要求是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在十年前开始对全国期刊进行数量上的宏观调控、结构上的合理调整,现已取得一定成效。
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我国期刊业的发展,比如对一些门类的期刊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面向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期刊进行扶持;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优秀期刊进行了多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总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对期刊出版活动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政策引导。为繁荣我国期刊事业,新闻出版总署从1997年起,先后组织了三次“国家期刊奖”评选工作,通过评选,在期刊界形成了努力提高期刊质量、争创优秀期刊的氛围。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期刊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数量增长迅速,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在期刊业发展中,期刊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国内外期刊界先进的办刊模式,结合刊物实际办刊,出现许多成功的范例,涌现出一批品牌期刊,成为我国期刊的领军队伍,其中有代表国家学术研究最高水平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群、中国科学院期刊群、中华医学会期刊群等;有以突出民族特色,弘扬中华文明为己任的《收藏》、《红楼梦研究》、《文史哲》等;有面向广大读者,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方式启迪读者心灵,传播健康思想的《读者》、《故事会》《青年文摘》等;有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中国国家地理》、《家庭医生》、《电脑爱好者》等;有走向世界,面向全球华人,旨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女友》、《东方娃娃》、《咬文嚼字》等。在这些优秀期刊的带动作用下,我国期刊事业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也为期刊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期刊业在满足和适应读者需要的同时,不断以鲜活的内容和富有创意的营销手段,激发读者需求,挖掘市场潜力,加速期刊品牌的形成,表现出强有力的经营势头。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2年1月25日,我国首家期刊集团家庭期刊集团在广州成立。2006年,知音传媒集团在武汉成立,标志着继报业步入集团化发展之后,我国期刊业也走向规模竞争。
在合作中走向国际化
李东东指出:“以进带出、双向共赢”是中外期刊版权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希望中外期刊出版机构共同努力,通过合作的方式,利用国外合作方的销售网络、品牌影响和广告资源,把中国现代文明的优秀文化内容传播到世界各地,积极推动中国期刊“走出去”。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利用固有的品牌优势和读者资源,开拓海外华文市场。以《读者》为例,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第一批社会综合类文摘期刊,《读者》始终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体现人文关怀”的办刊宗旨,形成了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