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当“新闻报道”取代广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04  来源:新营销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472

      10年前,内地某城市晚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说某月某日早8点电视台有“重要新闻”。很多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则广告,因为下面没有落款。但这事后来竟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天早上,许多退休老干部甚至某些政府机关专门组织人员一大早准时收看,结果发现竟然是某个企业的专题片!

      这事听起来不可思议,然而的确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们的新闻媒体才可以刊登广告。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后最初的10年里,在人们的眼里,新闻媒体几乎等同于政府。即使到现在,很多消费者依然认为传统的新闻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可信度最高。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史玉柱的脑白金广告如此恶俗,脑白金的销量却如此好。这是因为,广告的存在是一种信心支撑。特别是在中国,媒体广告无形之中有一种权威的意味。

      因此,在中国,受众对媒体的信任指数向来是非常高的,尽管这种信任度正在下降。1989年,刚刚创业的史玉术靠赊来的5000元钱做广告,订单居然雪片一样飞来了,他也就此开始了他的行销生涯。直到现在,那些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的人还以此赢得经销商的信任——我们是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你怎么能对市场没信心?!

      但随着人们对广告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广告资讯的过度泛滥,广告的可信度开始急剧下降。这时企业想到了公关。而在中国,公关的核心则是媒体。因此,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有了一批记者出身的策划人游走“江湖”,王力策划的亚细亚现象红遍全国,王志纲帮助企业做策划制造轰动性新闻……

      在整个90年代,企业在策划公关活动时十分注重发挥新闻的扩散效应,像苏宁电器在1993年与南京八大国有商场对阵就令其声名大振,1996年长虹发动价格闪电战极大地刺激了新闻媒体的神经,还有秦池做标王、爱多实施A计划、金正的“苹果”熟了……那时虽然没有互联网(互联网真正出现是在1998年,活跃是在2000年以后),但这些企业借助新闻公关大肆炒作,博得了天下闻名。这个时候公关的作用可以与广告相媲美,虽然与国外学者所说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含义有所不同,但也殊途同归。

      家电业的繁荣催生了报纸的家电版,媒体开始以“新闻+软文+广告”的方式深度服务家电企业。但企业的公关人员知道,这种增值服务远不如在报纸的经济版上发新闻值钱,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设法在经济版上刊发企业新闻。

      如今,又是几年过去了。繁荣的产业不断变化着,新经济和汽车产业开始成为亮点,而企业公关的手段似乎也在与时俱进。在公关公司的大力协助下,在一些媒体人员的“策划”下,企业对媒体投入广告的欲望日渐减弱,它们更愿意邀请记者“发表新闻报道”,其潜台词是不能刊发对企业不利的负面评价和报道,甚至连一些跨国公关公司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

      当“新闻报道”取代广告成为一种“潮流”时,我们不能不担心,因为这股暗流损害的不仅是媒体的公信力,更会殃及企业自身。因为,这种方式已经超越了某条红线,不再是一种营销观念与方式,而是把公关带入到一个病态的灰色地带。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