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广告业的新农村蓝海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04  来源:传媒日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726

  作为曾经为新农村建设摇旗呐喊的学者,看到中国广告人在中国广告趋势论坛这样盛大年会上,把新农村建设跟广告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我想用这个机会跟各位探讨一下新农村建设给广告业的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新农村建设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从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医疗卫生如果跟城市缩小差距的话,农民的生活水平可以改善,而且这方面的改善可以给农民收入增长创造条件。


  农民增收是20多年来各方一直研究和关心的问题,要增加农民收入,传统的思路怎样?一般就是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业基础灌溉、水利、科研、技术等,这些当然非常重要,让我们能够有足够的粮食供给。但是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手段,有一个成语“谷贱伤农”,粮食生产多,农民收入不见得增长。要增加农民收入本身来讲,以提高产量为基础,经常会南辕北辙。就增加收入来讲,这并不是主要的方法。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6年提出非常及时,因为在2003、2004、2005年经济增长比较快,物价水平也在上涨,但是在2003-2005年这段时间的快速增长最主要靠投资在少数几个产业,如汽车、房地产、建材,投资增长非常快。当然没有建成之前是需求,跟投资有关的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虽然物价总体水平是高一点,但是在中国物价统计当中,以2003年来看,只有四类价格上涨,12类价格下降。当时的经济情形,好像把冰冻的鱼从冰箱拿出来,放在锅里煎,一边焦了,一边冰的。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通货紧缩的问题更为严重。这种状况下怎么解决产业当中有很多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呢?我觉得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必然,因为政府必然要提供投资提供需求,在农村里面跟公共基础设施有关的包括道路、交通各方面的建设本身在投资上是一个需求,而且这些基础设施改善了以后,对消费还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如现在家电产品过剩非常严重,家电产品在农村里还有很大的需求。但是需求饱和度非常低,原因就是因为现代化的生活产品必须要有基础设施,比如看电视,因为不是看电视机,而是看电视节目,看电视节目必须有电视信号,但是农村很多地区收不到电视信号。电冰箱要用电,农村里电却很贵。洗衣机要是没有自来水的话,不能让农民挑水回家用洗衣机。基础设施不足,当然严重限制着农民对全面过剩消费品的需求,不是农民不想要,是农民没有办法用。所以如果基础设施改善,对消费需求的启动会非常快,而且这不仅是解决城市问题,而且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总需要雇人,当然雇佣当地员工,给农民创造收入。如果城市过剩生产力能够消除,经济进入一个正常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之下,农村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城市的非农产业,成为增加收入最主要的渠道。既解决现在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同时也给农民直接、间接的增加收入,在这种状况之下,当然城乡的矛盾就能够化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就能够达到,和谐社会这个目标就能实现。


  基础设施要建设在什么地方建设?现在讨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候有不同的思路,一般认为公共基础设施有相当大的规模经济,比如小城镇建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会相对少一些,效率会相对高一些,因此就有一种观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集中起来建立新城镇,或是新村庄。我个人对这个看法不敢苟同,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要建在现在自然村,为什么?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农业的生产特性之一,不管是地广人稀的美国、欧洲,农民是住在农场上面或附近,或者人多地少的台湾,还是日本、韩国,农民同样住在农场的上面,原因上农业生产要起早赶晚。农民可能要进城但是不是每天都需要的。第二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住房本身是私有品,是农民自己的,你不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农民自己出钱盖新房子,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可能不能给农民带来利益,而且变成增加农民的负担,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一定在现在自然村基础上,以公共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


  2020年,5亿在农村,8亿在城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里面平均收入水平已达到9800美元的上中等国家标准,农村里面生活条件却跟非洲一样,这样的话,绝对不能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完成,也不可能有和谐社会。首先一定要缩小城乡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包括生活设施等差距。之所以定义时间为2020年,根据发改委调查,如果农村里面关于道路,自来水、沼气等环境设施完成的话,全国大概花4万亿,从2006年平均每年2700亿,这样的投入当然也不少,可是我说增加农民收入,关键的是减少农民,如果农民进城,每年花2700亿会不会浪费,我个人认为不会浪费。到2005年的时候,城镇人口43%,农村人口57%,估计到2020年的时候,农村至少还有40%的人口,40%是多少人?到2020年中国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