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广告的趋势,数字确实非常重要,这个趋势背后有很多的动因。
最近国人最为关注的汶川大地震,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次 “5﹒12”汶川大地震整个传播的过程当中,每个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有新资讯出来,很显然中国的新闻管制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传播的格局也发生变化。
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媒体界就进行了全时间、全空间的报道。5月12日早上,移动电视、报纸电台、互联网、传统的电视等各种媒体全部投入到地震报道当中,尽管现在所有的高潮都聚焦在传统的电视上面,但是实际上最早反应的还是互联网。
这种不同媒体全时间、全空间的互补报道,让我们能够及时地同步了解汶川地震的情况,经历了唐山地震的人会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与当时唐山大地震的媒体呈现是完全不同的。唐山地震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是在封闭的、完全没有消息的状态之下,几个星期之内我们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不敢回房间。可以说是新闻管制的变化以及传播手段的变化造就了今天信息传播的格局。
关于本次地震灾区的整个报道是一个交叉的全方位的报道。首先是传统媒体,有自由采访的消息,大量记者到前线采集现场信息。同时传统媒体也访问互联网,从互联网上得到一些消息,然后在传统媒体播出,互联网也在大量采用传统媒体的报道,例如我们看到的新浪、搜狐视频。传统电视媒体和互联网在整个报道中做到了交叉和互补。在受众层面,也出现了官方论坛和非官方论坛。互联网的使用者,首先在Web1.0获取最新消息,然后到Web2.0的网站进行互动同时完成二次传播。
从灾区现场到受众之间是由多条线索构成的交叉报道态势:包括目击者、记者;传统的媒体和新的媒体;各种1.0和2.0的网站互动。
同时,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各个媒体又有不同的侧重。
比如互联网大量的博客和拍客里报道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发布的时间甚至早于传统媒体,内容的丰富程度也更胜于传统媒体,因为交流是互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传统的移动电视、互联网、手机报等等,都以快速和及时为特点,当时震区的人和事都纷纷通过各种媒体凸现自己的作用。最近处于弱势的平面,在整个报道当中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所以在震区全时间、全空间的交叉报道当中,各类媒体又极力显示自己的特点。
整个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比如说公交车身和移动电视,以及楼宇和电梯内外的楼宇液晶电视,还有电梯内的海报,已经超过传统的电视和杂志。电视媒体的娱乐特征,户外媒体在出行当中信息传达特征,杂志详细的海量信息传递,掌上终端媒体的娱乐特征,互联网的整合互动,报纸媒体的及时可靠,还有深度的分析,在各个功能上展开。
在地震发生以后,一些事件中互联网发挥着新的威力,比如善款事件。在传统媒体还比较克制地报道一些灾区发生的负面事件的时候,互联网则当仁不让地讨论起善款事件,5月12日红十字会向整个社会募捐,13号各种关于善款去向的大量质疑出现在互联网上,14号门户网站网易终止与红十字会的合作,17号出现帐篷采购质疑,新时代充分展示了新媒体时代的受众舆论力量,或者说整个民众的舆论力量确实在凸现。
在这个过程中,捐赠企业也从互联网的快速口碑传播中大大受益。现在民间流传的这样的口号:今年夏天喝就喝王老吉,在上海和广州很多的年轻人也这样说:“要喝就喝王老吉,你知道吗,王老吉一捐就是一个亿”。恐怕迄今还没有什么样的广告能够做出这样的推动,但是王老吉亿元捐赠确实带来了这样的效益,品牌的公益性、社会的责任感已经被消费者认同。
企业的捐赠受益于整个互联网快速传播带来的口碑效应,在王老吉捐赠过程当中,得到的回报是相当正面的,对整个市场的销售也有很好的拉动作用。
整个格局现在是新老媒体齐头并进的局面,新媒体和老媒体并没有相互成为一个过去我们常常担心的杀手的作用。而是在传播过程当中,在传播功能和消费引导上,各自形成互补。在汶川抗震救灾的过程当中,新媒体快速、深入、全面、互动的特质充分体现出来了。前几天参加一个会议,会上问大家在互联网上通过视频看灾区的情况,接近百分之百的人都在互联网上接触过震区视频。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中国广告业打开一个全新的天地,近几年中国的广告业发展速度在稳步增长,虽然是第一次低于两位数、第一次低于国民经济的GDP的发展速度,但是去年还是保持了9%的增长速度。
在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