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要闻 » 正文

国际广告公司立足本土求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2  来源:《现代广告》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642

  应对危机虽未见有时效性、针对性的亮点措施,但也体现出求生存的强烈愿望。2009年的广告公司尤其忙碌。

  去年开年之初,众多机构就预言国际广告公司将面临“寒冬”。由于集中于国际品牌的客户结构,大型国际广告公司2009年在客户来源、媒体合作、同行业竞争等多方面都面临严峻的考验。这一预言在市场中慢慢显现, WPP集团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就下降了6%。广告生态课题组走访的国际广告公司中有八成坦言2009年营业收入和利润相对于2008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跨国企业纷纷压缩广告预算,同时与国际广告公司合作多年的老客户阵营也开始松动,客户流动频繁,大客户流失现象日益加重。当大型国际广告公司将“橄榄枝”伸向本土客户时,又不能很快地见效。此外,广告公司与媒体合作的支付成难题。一方面由于客户自身的经营难度增加,投放预算跟着下降,一些广告主甚至提出先零付费、广告推出后再根据效果付费的要求。奥美公司的庄淑芬女士表示,奥美的客户撤单现象不多,但拖延付款的不少。另一方面媒体出于自身经营的压力,涨价的同时又要求回款及时。广告公司充当桥梁角色,在与客户和媒体的沟通中难免“两面碰壁”。

  与此同时,广告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对策缓解危机。

  行动一:开源节流,谋划本土客户

  国际客户的流失、减量、松动给国际广告公司带来了经营上的压力,要想平安过冬,他们必须放下身段积极开发培育有价值的本土客户。

  2008年奥美广告的业绩虽然并不理想,但国际客户和本土客户的业务比例大概是6:4。据奥美广告大中国区总裁陶雷观察,2009年这个比例倒过来了,本土客户的业务占到六成,2009年增加的几个新客户几乎都是本土客户。他表示,跨国客户只是生存的基础,本土客户的稳健合作才是抗风险求发展的关键。同为WPP集团成员的智威汤逊也是喜忧参半:上海分公司今年失去了联合利华的家乐这个重要品牌,但北京分公司却因为伊利和中粮这两个本土大客户而业绩节节攀升,据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徐宁介绍,本土客户的业务已经占据北京分公司业务的65%。

  2009年,不少媒介公司纷纷开始业务的开拓与延展,以期提升自身的价值。

  实力媒体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郭志明先生告诉课题组,他们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会特别注重找一些回报和价值比较高的方式,比如说事件营销、植入式营销等等,能达到花小本做大事这样效果的方法,而不会完全看价格。多做植入营销,和媒体更深入地合作,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据传立北京总经理林秀萍女士介绍,由于本土客户不像国际客户只要求广告公司做创意,而更希望广告公司提供的是一整套从创意到执行的服务体系,所以传立已经在向媒体策划的上游开拓,从整体策略上去引导客户,虽然媒介购买仍是其业务核心,但已超越了媒介购买。

  应对危机除了开源,节流更是必不可少。2009年大型广告公司通过裁员、减薪、人力资源冻结、严格控制报销制度等方式来控制成本,可谓少花即是多挣。

  而对危机之下的应对策略,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认为,裁员、缩减规模并非应对危机的上策,而需要从广告公司的经营结构、模式上进行转型,危机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好机会,不能仅用现实利益,还要用未来的预期来留人。另外,越是危机越应该在人员的内部培训上加大力度,做好危机过后的储备,重视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让员工在艰难时期对未来有信心是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探讨广告公司的盈利模式到底在哪里?创意、客服、高层管理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比例更适合于危机?公司内部如何优化管理?这些都可在危机提供的现实实验环境中得到检验。

  行动二:再掀消费者研究热潮

  金融危机让广告公司再次清楚地意识到:无论是服务跨国客户还是本土客户,消费者都是衡量创意是否有效的真正试金石;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传播对象都是同样的群体;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公司,谁真正了解消费者,谁就是专业和权威。

  我们看到,消费者研究成为2009年各大公司工作备忘中的重要一项:3月,电通在北京举办2009年潮流预测论坛,并发布2009年社会潮流和消费趋势报告——《2009先见者——“交”与“索”的密码》;4月,达彼思发布关于中国新兴城市消费力报告并预测2009年中国的八大变化;5月,阳狮广告在上海与香港两地同时发布《美好生活进行到底》消费研究报告。此外,麦肯广告、奥美等国际广告公司也先后亮出消费研究报告。

  同时,国际广告公司还争相发布了针对二三线市场消费者的调研报告,反复强调的是并未萎缩的消费者信心和二三线市场的广阔前景,意图用消费者的信心来给广告主信心,用二三线市场的数据渗透来为广告主的市场下沉引路。这些令人炫目的消费者报告究竟是国际广告公司在重压下的权宜之计,还是真枪实弹下沉市场的预示,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