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学校对面药店常常是我留连忘返的地方。
那时药店还是个人经营的,学校对面的药店以卖中药为主,但有很浓重的江湖色彩。临街的橱窗摆放着浸泡在福尔马林中各种奇形怪状寄生虫的瓶子,窗子上画着夸张的广告,以彰显其药物的疗效。店老板行为作派都像江湖郎中,每天在门前开几次摊,拉病人、拔牙、治眼病,做示范、推销“特效药”,连哄带骗,咋咋呼呼;这种卖药的方式也是江湖式的,同仁堂掌柜的决不会在店门前指天发誓验证自己药品的疗效。
江湖上语云“金皮彩挂”(指江湖上各个行当,其中“皮”就指卖野药的)全凭说话。这位老板也是一张好嘴,其能力绝不亚于现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站在门口摊位旁,半说半唱地拖着长腔吆喝,仿佛是在唱戏,细听才知道他是在报药名,而且时杂诙谐,很快就能围拢一帮人。这时老板就要察言观色,揣测受众的接受程度,运用通俗而巧妙的比喻迎合受众心理推销。
有个推销眼药的场景已经过了50多年,现在想起仍然历历在目。老板手中拿了一根小木棒,敲着桌上的圆铜盘子,盘中盛满了水。他说:这盘子好比您的眼睛,人的眼睛就是一汪水。这时又拿出一个小瓶,往水里倒了点黑锅烟子,用小木棒搅和了一下,锅烟子均匀地漂浮在水面上,看不见盘子底了。老板又说:这好比是您的眼睛上起了矇您看不到盘底,从盘底儿也看不见您了;轻的时候是看不清,重了就成了睁眼瞎。今天您到了我这里就有救了。说着他用一根笤帚苗在眼药瓶里蘸了一滴,轻轻点在漂浮着锅烟子的水中,只见锅烟子向盘子四周散去,盘底儿的绝大部分又露了出来。围观者无不惊叹,纷纷掏钱买药。当时人们医学知识少,不知道视觉模糊有的是视神经的问题,有的是眼底的问题,有的是玻璃体或角膜的问题,而不是眼球表面浮了一层烟。现在人们医学知识增加了,这种骗术不灵了。
然而,正如佛家所说魔道相长。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们文化提高了,知识增长了,保健食品包括一些药品的销售广告的骗术也与时俱进,但揣摩受众心理,把握好受众可接受性的原则与前面说的老板还是一致的。不过,前者是老板自出机杼,现在是假手于电视广告人罢了。最近被揭破的“吸油基神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吸油基注册的本是一种保健食品。按照规定,保健食品是不能宣传其疗效的。可是吸油基的广告中充满了“一个月后肚子收回去了一大块”“两个月期间肚子每天都在变小”“三个月后看上去比以前年轻10岁”等疗效性质的宣传。如果这种产品真的有效果,就应该坦诚地公布它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其分子结构如何及吸肥油作用的机理,以便有关部门鉴定,也使消费者心明眼亮。而广告作者抛开这些,抓住“美国太空实验室发现吸油基专门对付肚子凸起”,用美国技术和宇航高科技等为其打保票,这样广告一推出马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许多地方出现销售火爆的场面。
其实,“美国”、“高科技”两个保票均属于子虚乌有,是骗人的谎话。吸油基的主要成分所谓“多V氏谷精”,不过就是人人皆知的谷糠。去年经过“南京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食品检验室”化验,吸油基所含重金属铅超过国家规定允许值的10倍。据有关方面化验砷的含量也超标。现在人们认识到了吸油基不仅没有功效,反而有害。
吸油基的神话2005年8月在南京就被戳穿了,北京在去年10月后居然还掀起一个热卖高潮,欺骗手段仍然是那个已经被戳穿了的广告。南京、北京,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距离的,可是骗局依然得手,是广告发布的主持者没有关注到有关的信息,还是见钱眼开只要给钱什么广告都能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