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的航母,从1958年9月2日开播到现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让它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但如今,央视悄悄开始了它四十几年历程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从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看,央视改革,也是中国电视新一轮改革大潮的前奏。
为什么改革
简单分析,央视的这次改革源于日益凸显的内忧外患。而内忧外患的背后,则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1、外患
境外媒体的威胁。由于中国的电视市场具有世界最大的受众群,跨国传媒巨头都热衷于开拓这块市场,他们依仗发达的传输技术、先进的制作手法、丰富的娱乐内容、雄厚的资本和多年的市场操作经验,千方百计争夺一切可能的市场份额。目前在中国上空约有46颗境外卫星,300套左右电视节目覆盖,对中国电视传媒形成着越来越现实的威胁。今后几年内,境外传媒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将不断加快。
国内媒体的压力。近年来,国内各地电视媒体不断改革升级,湖南卫视 “娱乐立台”、海南卫视向旅游专业台成功转型、安徽卫视打出 “电视剧牌”、贵州卫视打出 “西部牌”,让它们在省级卫视中异军突起;而浙江、广东两大卫视则走联合之路,锁定 “娱乐+财富”的定位,共谋财富攻略;一年前,改版后的上海东方卫视打着 “激荡传媒风云,改变电视格局”的口号卷土重来,发起了一场由地方台向全国台升级,并向中央台老大地位挑战的冲击波。此前较早落地的凤凰卫视打着建立“国际华语媒体”的旗帜,通过“9·11”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特别是直播),已经树立起了自己的国际品牌;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又批准凤凰卫视资讯台、彭博财经、星空卫视、欧亚体育等媒体在三星以上涉外宾馆和涉外小区落地 ;同时,网络、平面等其他媒体也在吸引着电视节目受众的“眼球”。
2、内忧
包括央视在内的中国大多数电视台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前店(播出)后厂(制作)、自产自销、承包制作、一次使用”的节目运营机制,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低投入,一方面低效益,浪费大、质量平庸。而央视家大业大,这种影响就更为明显。除了大型活动和重点栏目有较高投入外,央视十几个频道的大多数栏目都是在这种小作坊的生产模式中恶性循环着。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电视台,央视在用人上长期捉襟见肘。政策性和制度性缺陷所产生的编制不足就像一个瓶颈,使得临时用工制度成为纠缠央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因为用人上的随意性,央视付出了高昂的劳动成本。
同样,央视在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漏洞。对制片人实行权力下放,使得制片人的权力过于集中,其财权、人事权都缺少规范化的管理。个别中层干部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容易形成“山头”主义,滋生了腐败,赵安案、冯骥案都是很好的证明。对主持人疏于整顿管理,央视主持人走穴、演出或客串主持一度比比皆是,严重损害了央视形象。
3、内忧外患的背后
电视业在中国一直是封闭的垄断行业,从资本制作到播出甚至到传输和其它服务,电视都是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限制准入的。这种垄断模式虽然为电视的喉舌功能提供了保证,但是由于缺乏竞争、缺乏市场活力因而也就缺少创新动力和发展动力,随着整个社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竞争的加剧,电视业的发展明显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而央视在走过了1997年的黄金年段后,一直走在新闻改革前沿的它似乎开始放慢了脚步,陈旧的体制、滞后的管理、多年积淀下来的沉疴,让它负重前行。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这对中国传媒,包括对电视传媒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的“龙头老大”,肩负着改革使命和任务。只有改革,才能更坚实地占有舆论宣传阵地,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从而更广阔地占有市场。
改革改什么
1、 频道细分,节目变脸
回顾央视近几年的发展历史,探寻一路上留下来的闪光足印,笔者以 “时间”为线索列出央视改革“一览表”:
【战 略】 2001年,赵化勇台长在央视年会上提出了“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战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开始面向市场。
【科教频道】 2001年7月9日,以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现代教育理念,介绍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科教频道开播。
【戏曲频道】 2001年7月9日,以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戏曲艺术,满足戏迷审美要求为宗旨的专业频道戏曲频道同时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