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德鲁巴现场的很多人都感叹,欧洲的经济危机真去体验了才知其如此严重。此次展会比上届展出面积严重缩水,原来的两个展馆缩减成了一个。从展商上看,欧美印刷发达国家的展商在减少,虽然中国展商增多、展出面积在增加,但不能弥补德鲁巴缩水的事实。正如中国印刷机械分会副秘书长杨明所说,这与欧洲国家的展商数量和面积缩水不无关系。
放眼展会主办地德国杜塞尔多夫,众多参观者表示,德国人的制造水平享誉国际,德国人也为自己在制造业上一贯的坚持而自豪,这也让德国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受创不至于那么严重。
谈到实体经济话题,作为国内印机制造知名企业的江苏昌昇集团的重要掌门人的杨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德国作为制造王国,在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劣势时有着自身极好的免疫力,因为本身其经济泡沫成分很小,大多为实体工业,自身协调发展能力更强。而对于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则很难说了。
德国MBO印刷设备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大勇接受采访时说,这的确是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需要学习的,德国经济中最大的部分就是各具特色的中小型实体企业,这些企业并不唯利是图,而是希望在自己所处的领域有专业发展,正是这种脚踏实地,以实业为基础的中小型企业构建了德国稳定的经济基础。在印刷行业,很多专门在某一领域孜孜不倦进行开拓的制造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精益求精,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印刷设备和技术会如此卓越,中国印刷行业需要学习的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发展心态和精神。
回看国内,资本运作者皆成为弄潮儿,股市利好,货币政策利好,中国一时间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救世主”。这在此次德鲁巴上也有所体现,华人面孔的签约仪式比比皆是,这究竟是炒作、是展会的“虚火”,还是国内印刷企业消费实力的真实体现,不得而知。中国由购买二手机为主的市场摇身一变成为“兵家”争抢“重地”,这一切都在数十年内完成,国家经济的发展也让中国印刷业在世界舞台上崛起。
杨明认为,中国一直以来都强调实业救国。我国从事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尽管在技术实力上与国外行业巨头有一些差距,但是中国作为印刷大国,必须有自己的印刷制造品牌和技术研发队伍,做自己的印刷实业。目前国内印机制造企业制造水平参差不齐,形态、种类、规模各不相同。即便如此百花齐放,大型印刷企业还是会选择国外品牌的产品。而对于更多的中小型印刷企业而言,还是需要有高性价比的国产装备去提高效益。因此,我国的印机制造企业作为实体还是有很大的存在空间。即便如此,他认为国内的加工制造企业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外接轨。
我国提出了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发展的目标,如果完全依赖国外的装备,无异于将自己的生死存亡都交到别人的手中。杨明作为国内制造企业中的一名带头人,深知扎根实业的艰辛,“但不管到任何时候都要有人去干实业”。他讲述,江苏昌昇集团作为民营企业30多年一直在潜心制造胶印机,为我国印机制造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始终认为,虽然我国技术水平和国际有差距,但是不能因噎废食,要让中国的印刷企业有自己的选择空间。
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与时俱进,现在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也逐渐拥有更大的市场,并走出了国门,向海外市场拓展。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令海外企业不可小觑。德国GMG公司总经理东北亚地区营销总监邱炳良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此届德鲁巴展会上看到了很多国内自主研发的产品。他认为,当市场面临危机时,所有人都开始关注成本节约以及制造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而不是仅仅制造“好产品”。
谈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在此前记者对业内印机专家的采访中,对方忧心忡忡地提到,国内企业去参加如此大的国际性展会,应当要注意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则要注意不去侵犯或者是合理的应用别人的知识产权。
虽然有人意味深长地说,没有任何人拥有的技术不是借鉴的结果。对于我国印刷机械制造业而言,短期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需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研发经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印刷企业在选择设备时,不应简单地以在国内单个品牌的好坏作为评判标准,而应站在整个国内印机制造水平的高度上来看待国外设备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