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验证这种机器好不好用,你甚至可以马上给自己拍张照片,然后输入它的电脑系统,启动雕刻程序,等刻出来之后,看到底像不像你自己。”在惠安县涂寨镇的灵山机械基地,涂寨镇党委相关人士笑着告诉记者,通过引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数控雕刻技术,石雕产业逐步走上依托机械化的转型升级之路。
引进科研成果设备成本减半
走进宽敞明亮的厂区,闽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振华指着即将安装调试的机器设备告诉记者,这是香港科技大学机电科研所的科研成果,公司花费600万元引进技术。据其介绍,“雕艺要精湛、形象,核心在于雕刻设备的机械精度和软件精度,这次引进的技术设备达到0.005毫米的精度,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本地石雕业将进入‘精雕细琢’时代。”
“这种设备可一次性雕刻长度达到5米的龙柱、人体造型等立体石雕,而且自动化程度很高。”闽峰数控的董事长胡锦峰告诉记者,工人甚至只要把备好的石料送进雕刻机的操作台,启动雕刻程序,就可以等着从操作台的另一端装卸雕刻完好的成品。
“香港技术,本土制造,石雕机械走上了一条国际化的产学研联合之路”,方振华告诉记者,国外同等科技含量的设备一套要一百多万,国内目前自主生产的设备只适用于平面浮雕,对龙柱、人体雕像等立体造型的雕刻并不擅长,而通过引进香港方面先进的科研成果,在惠安本地进行装备制造,节省了一半以上的设备成本,有利于这一新技术在石雕产业内的推广运用。
15天的工程3天可完成
“按照传统的生产进度,雕刻一个高度1.8米的人体塑像,大概需要15—20天,如果采用数控雕刻,只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更重要的是,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控5组机器”,荣发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佳告诉记者,这种自动化的数控机械雕刻,极大地节约了劳动用工数量。
“现在雕刻一对3米长的龙柱,四个工人进行分工协作,还要大概两个月的工期,光工人工资就需要3万多元;而采用数控雕刻的话,两个刀头十天时间就可以加工完成一对5米长的大龙柱。”据胡锦峰介绍,石雕行业的主要成本在于雕刻工人的薪水开支,平均日薪已经超过350元,而采用数控雕刻的话就可以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成本。
“工作效率还只是以双刀头模式下的雕刻速率计算的,下一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研发多刀头同步雕刻的数控设备,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用工成本。”在厂区的装配车间,方振华补充道。
雕刻技艺不会再失传
“采用数控雕刻之后,改良了工作环境,减小了劳动强度,可以吸引更多的大中专人才进入这个行业,解决了石雕行业后继无人的难题。”胡锦峰告诉记者,传统的石雕生产饱受粉尘的困扰,雕刻过程中产生的石粉既污染环境,也给雕刻工人带来不便,而数控雕刻全程用水浸泡,雕刻抛磨产生的石粉都沉淀在水中,并经由专门的设备进行回收处理,不会漂浮到大气中污染生产车间环境。
“人们正常说话的声音大约75—80分贝,而我们生产过程的声响也可以控制在80分贝以内”,方振华透露,噪音问题也基本得以解决。
“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使得雕刻技术不会失传在老艺人手里。”惠安县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数控雕刻通过软件辅助,可以将传统工艺四种分工不同的技艺“一肩挑”,一气呵成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
创新 从授“鱼”到授“渔”
企业要成长,核心竞争力要增强。在创新转型中创造新优势,这是泉州企业的必然选择。
今天,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正在引发泉州优势传统产业的生产性革命,闽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只是泉州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
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给人一条鱼充饥,只能管一时,不如教人如何捕鱼,可以管一世。也就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不如“会学”。
如果把闽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等创新利用技术成果,比作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鲜“鱼”,那么数控雕刻解决了石雕行业后继无人难题,则是另外一种“渔”,它是钓鱼的鱼竿鱼线,它让泉州企业深谙一个道理:学会创新方法,懂得“渔”就何患无“鱼”!
从授“鱼”到授“渔”,虽仅是一个字的变化,但我们看到的是泉州企业转向先进制造业、高附加值行业的新探索,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是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思想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