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要闻 » 正文

中国3D打印计划 全力推动产业进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20  来源:工控网  浏览次数:898
核心提示:  借助3D打印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正变身为高端的自动化产业,并随着3D打印技术人气渐旺,从工业级应用到民用级上,国内
  借助3D打印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正变身为高端的自动化产业,并随着3D打印技术人气渐旺,从工业级应用到民用级上,国内3D打印技术正逐步进入商业化。
  
  如果未来在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上失去话语权,中国制造业将遭遇残酷的打击:传统的制造手段和生产模式将被取代;人力成本低廉等比较优势必然丧失;中国企业踯躅于产业链低端的现实将进一步恶化。
  
  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材料产业相对滞后,成为制约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外3D打印的材料已有100多种,而我国国产材料仅几十种,许多材料还需依赖进口,价格相对高昂。同时,国内材料的技术工艺也很难达到与国外相当的水平。其次,国产装备性能以及稳定性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此外,目前3D打印总体成本还比较高,和普通消费者还有一定距离。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已提升至19.8%,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是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大国。然而,《经济学人》杂志撰稿人麦基里说,不远的将来,制造业将迎来以3D打印为核心的重大变革,廉价劳动力和规模效应将受到冲击。
  
  “在美国,现在只需要2000美元就可以买到一台小型的家用3D打印机。”麦基里说,3D打印不仅应用于跑车、航天航空、人造卫星、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手工艺品、珠宝首饰,甚至家庭用具等领域内的应用也在增多。
  
  业内人士将2012年的3D打印机视为像1977年个人计算机和1990年网页浏览器一样,是一个崭新的市场从萌芽期进入成长期的转折点。虽然3D打印技术目前尚未颠覆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的规模效应依然占据优势,但前者正慢慢抢走市场份额。
  
  工信部已经嗅出了危机的味道。2012年12月14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增材制造技术国际论坛上透露,中国将提速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这一信息标志着3D打印正式纳入了中国工业主管部门的视野。
  
  专家认为,借助3D打印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正变身为高端的自动化产业。面对即将到来的产业变革,中国3D打印产业联盟理事长王华明表示,短期来看,3D打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难加工、高性能、昂贵的复杂部件上,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不大。
  
  目前,随着3D打印技术人气渐旺,从工业级应用到民用级上,国内3D打印技术正逐步进入商业化。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指出,我国将在3年内正式启动至少10个3D打印创新中心,发展500家传统企业进入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3年内有望实现上百亿元产值。预计未来3年时间是3D打印技术非常关键的时期,市场规模会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