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大学生造出3D打印机 成国内大学生第一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9  来源:中国3D打印网  作者:中国标识网  浏览次数:921
核心提示:国内一名大学生仅以1600元的成本就造出了3D打印机,这名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叫刘正阳,其制作3D打印机方面的资料基本上都是英语资料。
  3D打印理念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得到发展和推广,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并未得到大规模的投入使用。国内一名大学生仅以1600元的成本就造出了3D打印机,这名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叫刘正阳,其制作3D打印机方面的资料基本上都是英语资料。
 
大学生造出3D打印机 成国内大学生第一人
刘正阳在调试他的3D打印
 
  大学生造出3D打印机
 
  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建好的哨子3D模型拷贝到3D打印机上,点击打印,打印机喷头开始在铸模托盘工作。随着原料的输出,一个简易的哨子就做好了。昨日,记者在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见到了这件纯手工打造的低成本的3D打印机。
 
  3D打印的理念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发展和推广。但是由于建造成本较高,并未大规模地投入使用。
 
  “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自己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实物。”刘正阳说起他做3D打印机的初衷,“我平时很喜欢做一些新奇的东西,喜欢科技发明与制作。但是很多设备的价格太高,根本买不起,于是我一直想自己制造一台机器。”刘正阳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他无意间在论坛上看到南非一位工程师提出了一种利用SCARA手臂机器人低成本3D打印方案,这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通过在论坛上的互动,刘正阳在5月中旬决定开始实施该方案,并在制作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原创性设计。
 
  “我做这个3D打印机都是父母给投入的钱,我必须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我尽可能选择那些低成本的部件。”他指着线路、开关说,“大部分都是我从废弃的物品上找来,自己动手做的。”
 
  在制作过程中,刘正阳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制作滚铣螺栓。“滚铣螺栓主要作用于对输入原料的挤压,将其输出到打印机喷头,才能正常工作。而一般的3D打印机中的滚铣螺栓都是用大型机器来镀槽,但是我最后只能选择用錾子来做,这个部件做了3天才做好。”
 
  成国内第一个完成制作的大学生
 
  今年7月份暑假之后,刘正阳就开始进行组装。暑假结束,3D打印机已经做好了。“算起来我大约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花费1600多元。”刘正阳说。
 
  “在制作初期,我了解到当时国内也有一个大学生在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所以我就无意间成为国内第一个把该方案完善制作出成品的大学生。”刘正阳说。
 
  自己动手做成“耳塞”
 
  进入10月份,刘正阳开始对打印机进行调试,不断地进行简单的制作,但是做出来的产品总是有残缺。“我最开始做的是哨子,最初大概做了五六十个哨子,但是处于调试阶段的产品总是有残缺,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最后我做成了一个完整的哨子。当时我特别高兴,付出了这么久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最后做成时,感觉特别幸福。”刘正阳说,当时第一个哨子做成功之后,他的父母也很高兴,“我家里听诊器的耳塞坏了,我就用这台3D打印机重新做了两个新的。”
 
  靠查看英语资料完成制作
 
  河师大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陈运保老师告诉记者,“刘正阳非常勤奋好学、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强,当初跟正阳聊天的时候,他跟我提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我就鼓励他大胆去做,要选择自己设想中的一个方案,然后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做成功。”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院长杨宗献告诉记者,“刘正阳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而且英语非常好,曾经在晚会上做英语演讲。制作3D打印机方面的资料基本上都是英语资料,他良好的英语功底帮助了他。我们刚刚还请他给学生们做了一场专题报告,来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