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不幸的失踪儿童艾坦、亚当和安伯以生命为代价,彻底改变了美国对待解决儿童失踪问题的态度。从最初的“牛奶盒寻人活动”开始,紧接着“亚当代码”失踪儿童警报系统(Code Adam)的诞生,再到后来“安伯警报”失踪儿童信息系统(Ambe)的建立,无一不表明美国对失踪儿童问题的重视,其影响之深远,可以从一组数字中看出:1990年时,全美只有62%的失踪儿童可以被找回,而如今,这一比例已经变为97.7%。
艾坦、亚当和安伯失踪事件回顾
牛奶盒寻人活动
1979年5月25日,6岁的艾坦(Etan Patz)第一次独自出门上学,自此失踪。随后,艾坦的照片被刊登在覆盖全国的寻人海报,甚至时代广场的广告牌上。与此同时,这张照片也被印上了牛奶盒的侧面进入千家万户,这就是为期十年“牛奶盒寻人活动”。据统计,全美1800家独立经营的牛奶厂中有多达700家参与了“牛奶盒寻人活动”。
“亚当代码”失踪儿童警报系统(Code Adam)
1981年,6岁小男孩亚当在百货商场玩游戏时失踪。尽管父母把寻人启事贴满全城,但在16天后,渔民在灌溉渠内打捞上来了亚当的头颅。在亚当父母和全社会的推动下,以亚当命名的“亚当代码”失踪儿童警报系统于1994年在沃尔玛超市启用。此后,这一系统被美众多超市、游乐园、商场、医院、博物馆等公共设施采用。当有访客报告孩子失踪后,店方必须立即获取对孩子的详细描述信息,海报张贴或广播,同时将建筑物所有出口封闭并实施监控。如果10分钟内不能找到孩子,必须立即通知执法部门。
“安伯警报”失踪儿童信息系统(Ambe)
1996年1月13日,阿灵顿市,9岁的小女孩安伯·海格玛(Amber Hagerman)在家附近骑自行车,8分钟后就消失了。4天后,安伯的尸体在几英里外的一条小溪边被发现。随后,以安伯命名的“安伯警报”失踪儿童信息系统(Ambe)正式建立。该系统由执法机构、广播电视、无线通讯、网络公司、交通运输机构合作组成。当绑架儿童案发生后,该系统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电子邮件、路边电子告示牌等现代讯息传播方式,告知整个社区绑架案的详细信息,发动民众协助提供破案线索,使民众成为破案的眼睛和耳朵,最终达成找回孩子的目的。
如果说“Code Adam”解决了儿童在公共场合失踪的问题,那么“Amber系统”则彻底将失踪儿童和嫌疑犯置于民众的海洋中。1996 年以来,通过Amber系统,已经成功寻回或解救了602名失踪儿童。而作为“Amber系统”信息的传播方式之一,led户外显示屏以高清、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作为终端显示设备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