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把握机遇提高中国印染业竞争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28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936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长李金宝在全国印染行业“四新”技术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二OO四年四月二十日

  2004年印染行业仍将保持继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经济运行指标将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的设限及国内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对印染行业的发展约束也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印染业要主动融入国际市场竞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要尽快提高竞争力,由纺织品生产大国上升为生产强国。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要在全行业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引导经营决策者认清形势,把质量工作放在企业的首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竞争的焦点已由产品的数量、价格转为产品质量。印染企业要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比任何时候都需更加重视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经营,要尽快由中低质量产品向中高质量产品转变。我国纺织品服装面料,之所以能在国际上占据大众主流消费的市场,除制造成本低、价格低外,质量所体现的使用价值得到大众消费者承认是关键性因素。但在高性能、高功能、高文化品位的高档纺织品面料市场中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未能跻身于“面料强国”。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质量是生命”的原则,以产品创优为目标,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依靠提高主导产品的物质性能、使用功能和文化品位,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纺织品面料及服装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要广泛建立并深入开展QC小组及“质量信得过”班组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积极开展国际公认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印染行业要以“创新是灵魂”为指导思想,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新纤维面料印染的研发与创新,开发新型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交织、包缚、镶嵌等,通过先进的印染及后整理技术,推出高附加值和功能性印染面料新品。加强由纤维—纺织—印染—服装一条龙的工艺和技术的综合协调与创新开发,如前所述的大豆蛋白、玉米、竹纤维、VILOFT(维劳夫特)、蛹粘丝等,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积极应对反倾销和安全、环保等技术壁垒的措施之一。从印染技术上协调开发COOLMAX(库尔麦克斯)、纳米纤维材料、多异复合、差别化、三原色短纤、超细旦、阻燃、抗菌、抗静电、共聚和接枝等技术开发的品种;以聚乙烯醇为主的“超疏水性表面的纳米纤维”,阳离子可染丙纶,超高强维纶及聚酯/聚乙烯复合医用灭菌等功能性纤维。目前,纯棉制品向精梳、高支高密、色织、提花方面发展,市场空间很大。如紧密纺府绸、高级牛津纺、色织布等,经液氨整理获得防缩防皱、柔软舒适的效果;无甲醛的“形态记忆”整理赋予织物超级柔软、不缩不皱的风格,受到欧美、日本客商的欢迎,可使面料增值20%至60%。印染行业要加大力度,对以上产品及其他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开发,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印染产品档次。
  积极推行品牌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印染行业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著名品牌。我们推进名牌战略目标首先是尽快在印染行业创立中国名牌产品,再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争取创立世界名牌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印染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稳定的产品质量和高水平的产品是靠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来保证。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技术改造进程,坚决淘汰落后装备并就地销毁。
  发挥企业积极性,推动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加快印染装备的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在做好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漂、印、染、整设备的同时,要注重国产及合资新型装备的推广应用,如: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高效节能的拉幅定型机;小浴比环保型气流染色机;可生产3600mm特宽幅磁棒圆网印花机;包括数码喷射印花、电脑喷蜡、喷墨及激光直接制花网新工艺与配套设备等,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适应印染产品高档次、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流行更新变化快的特点。要加快染整设备工艺参数在线监测技术研发,研制出能够检测色差、碱浓度、双氧水浓度等参数的传感器件,使其能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对浓度、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进行监测并及时控制处理,能稳定可靠的工作,保证染整工艺的重演性和稳定性。
  随着染整技术的发展,染整机械设备将围绕智能化、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发展,要加快高效节能设备的研发推广,如退煮漂一步法、无水染色、短蒸快洗、热量回收、碱回收装置等。同时,要在设备的加工精度、外构件、配套件的质量上下大力气,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各方面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靠后发优势,实施跨越式发展;是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