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时尚类高码洋印刷杂志销售格局变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28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18
   时尚类杂志的定义

   “时尚”的中文翻译源于英文Vogue。时尚领域的研究者瑞尔解释说,时尚是一种令人迷惑的力量,能够迅速左右人的思想,让他们对类似服装、设计等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而“时尚杂志” 则    是一个民间定义,并非用来特指北京出品的《时尚》杂志(Trends magazines)。事实上,新闻出版署的图书、期刊分类表中从没有如此目录,但出于约定俗成的缘故,传媒和读者都理解并接受了。

    从目前被称为时尚杂志的品种看,它们大多与时装、家居、健康、美容、旅游、汽车、婚礼以及泛文化有关,涉及内容非常庞杂。西方出版商往往将此类媒介翻译成customer’s magazine,也有少数媒体翻译成lifestyle magazine。

    时尚杂志是继城市女性生活类杂志(《女友》为代表)和青年读物(如《深圳青年》《青年一代》)之后的一个热门品种。

    传统的时尚类杂志研究目前习惯于将男性杂志剔除在外。持有此类观点的有世纪华文。在其出版的《中国报刊媒体广告价值分析报告》(简略本)中在“时尚类期刊”(见P416,第14项)定义中明确指出,“本次监测的定价在18元以下的不包括时尚男性的时尚类期刊。”

    但另一家媒介监测机构——开元策略则持相反的意见。在其公布的《中国市场化报刊广告投放参考》(2005年第一、二、三季度)中均将男性时尚杂志纳入时尚类高码洋杂志。我个人认为,基于男性杂志的出版总量及销售总量一直比较小,无法构成市场上关注的力量,作为研究模本的意义就弱了很多。因此在传统的时尚杂志分析中无法被纳入进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2004年“男性杂志年”气候的形成以及他们在市场上强有力的表现,回避男性杂志无疑使时尚杂志市场的研究缺乏合理的依据。

  研究高码洋杂志的意义

    根据慧聪数据,2005年1~8月份,在报刊类媒体增幅放缓的大环境下,各类媒体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综合都市类、时尚类、生活消费类、财经类和旅游休闲类媒体的广告增量是报刊广告市场增量的主要拉动力,广告刊登额增量均在5000万以上,其他媒体类别的增长贡献率就要小得多。

    我们将时间再往前推移到2004年,上述现象不过是在重复罢了。2004年主要时尚类杂志广告总量为20.40亿元,比2003年的16.19亿元增长了25.97%。从下图“2004年广告投放比例”我们可以看出,时尚类杂志的比例高达38.30%,在所有项目中是最高的(见下表)。

杂志种类
广告量(份额)
占比 (%)
时尚
16.81
38.30%
财经
7.52
17.12%
生活方式
4.42
10.07%
IT
3.86
8.78%
其他行业
3.67
8.35%
汽车
2.28
5.19%
新闻
1.77
4.03%
文化与艺术
1.15
2.62%
直邮
0.97
2.22%
广告与市场营销
0.37
0.85%

(项目:“2004年广告投放比例”;资料来源:新闻出版署)

    而高码洋期刊主要就由时尚类杂志构成,时尚类杂志直接反映了城市人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同时成为时尚工业发展变迁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数。所以研究高码洋杂志对研究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从利益角逐的角度看,高码洋杂志也是各出版人争相抵达的目标。欧莱雅集团中国区总裁盖保罗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